梅花镇地处粤北石灰岩贫困山区,属广东省268个中心镇之一,是革命老区。集“梅辽四地”(梅花、云岩、沙坪、秀水)四镇政治、经济、文化、商贸、金融、信息之中心,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丰富,小城镇建设框架逐步拉大,城镇化建设规模已成雏形。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8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2.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2亿元,农业总产值880万元,2008年人均纯收入3475元,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仍较薄弱,绝大部分村委集体收入未能达到3万元以上。
1、地理交通与区位。我镇位于东经113°04,北纬25°11,地处乐昌市西北部,距乐昌市45公里。东与大源镇接壤,南邻云岩镇,西与秀水镇及湖南省宜章县栗源接壤,北与坪石镇交界,是梅辽四地政治、经济、文化、商贸、金融、信息之中心,对外交通便捷,京珠高速公路、省道1947线、坪乳公路、乐梅公路(即将开通)、坪石至梅田铁路贯穿境内,南达韶关、广州,北通坪石、湖南。
2、城镇建设规模。梅花镇总面积197.7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5.6万多人口,其中城镇区域人口达0.9万多人,主要吸引周边镇的劳动力往梅花迁移。目前,梅花的迁入人口已超过迁出人口,人口出出现净增长,城镇区域占地约三平方公里,有商贸街、群众路、文化路、府前步行街,主要街道全面安装了街灯,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已基本完成。
3、文化卫生发展初具规模。镇区有完中二所,拥有一所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医资充足的汤伟奇伉俪医院。
4、镇域主要基础设施。一是拥有2个自来水厂设施,其供水量达1200立方米,以满足镇区的日常用水和工业的用水。二是镇区拥有电力设施11万伏变电站一所,年供电500多万伏,供电“梅辽四地”等镇,另外韶关供电局已立项审批在我镇区的三和或关春兴建一所20万伏变电站,建立了良好的供电基础;三是电信设施扩容为交换局,服务于“梅辽四地”等镇;四是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位于镇区东南侧的流山山坳处,整个镇域共享共用;五是成立有城监队和环卫队负责日常工作,镇域卫生、秩序良好。
5、自然地理。属石灰岩山区,山势落差大,属丘陵区,全镇山地、坡地多,平原少,森林面积为9518.4公顷,主要以松木、杉木为主。由于没有河流,只靠水库蓄水,使农业用水较为困难,属于较干旱的农业镇。
6、人口民族。梅花镇总人口为5.6万人,其中贫困户1881户,人口6895人,外来人口为3000多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以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为主,占人口总数的75%,均属汉族。
7、民族方言。梅花镇均是客家人,历代相沿的风尚、礼节、习俗有的兴盛不衰,有的随社会变革而随之变迁。如现已废除土葬、改为火葬,已为大部份群众所接受。
8、资源物产。梅花镇域内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是:(1)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力资源兴建小水电站,已建成小水电站11座;(2)气候资源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反季节蔬菜,可建设无公害的反季节蔬菜基地。目前,全镇已有三家蔬菜流通专业合作社;(3)矿产资源丰富,有铁矿、锑矿、锌、铜、煤等,主要分布在大塘边、大坪、关春、三和等村委,另外,有充足的石灰岩资源且易采掘;(4)农产品主要以水稻、花生、红薯、辣椒等,尤其梅花的“子姜辣椒”、“梅花猪”较为出名。
9、旅游景点。重点有关春村委会区域的“万古今城”、革命老区文物古建筑、大坪、金岭下温泉、革命烈士纪念碑公园等一批旅游景点,开发品尝“梅花猪”、“子姜辣椒”等农家乐,形成梅花一日游,现仍处于未开发的状态。
主要高质高效农作物产品
1、粮食作物:
优质水稻、特产甜薯、甜玉米
2、经济作物:
黄烟、番茄、奈李、辣椒、花生、大肉姜、西瓜、茶叶、板栗、蚕桑
3、珍稀葯材:
天葵、刁竹、龙胆草、粉灵仙、金银花
工业概况
梅花镇是乐昌市发展比较快的乡镇之一,2001年企业总收入2亿元,总产值2.4亿元。工业区占地面积1500亩,集饮食、农副产品加工、建材、供电、木制品等行业于一体,投资政策优惠,投资环境良好。目前全镇主要骨干企业有:
1、三和砖厂:创建于1992年,占地150亩,该厂工艺流程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有序、经济实力强。2001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创税利达100万元,主要生产建筑红砖。
2、供电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具有雄厚的水电技术开发,现开发有1500多千瓦的电站4个,年产值达三千多万元。
3、畜禽饲料加工厂:总投资6000万元,年产500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