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乐昌市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智能机器人 | 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 手机版
| 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黄圃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一、2022 年工作总结

  (一)指标完成情况

      2022年黄圃镇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数为2.9亿元。1-9月份,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59亿元,占全年任务数39.86%;产业招商项目数1个,总投资额2.7亿元;镇级及以下项目投资完成额1.15亿元;当年签约乡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8万元。

  (二)突出工作亮点

  一是黄圃镇新建中心幼儿园完工并投入使用。该园于9月1日正式开园招生,园区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办园规模15个班,可提供优质学位450个;二是“139+”美丽圩镇建设项目持续推进。该项目已于8月入库成功,目前正在进行镇区污水提质增效、临时农贸市场建设、道路白改黑等工程,第二标段工程也将于近期进场施工,项目进度已完成70%;三是乐昌黄圃耀阳60MWp光伏电站项目顺利开工。该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开工,计划在年前完成升压站与112亩光伏场区的建设并临时接入35KV的变电站;四是垦造水田项目有序推进。现已将石溪村与应山村适宜规模化种植的地块纳入垦造水田范围,已完成勘察设计并正式开工;五是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压实防火工作责任制,持续强化火源管控以及入户宣传工作。截至目前,全民防火氛围浓厚,“零火情”目标得以实现。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在科学精准防控疫情的基础上,狠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放松,压实责任、紧盯目标、持续发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黄圃镇“139+”美丽圩镇建设项目、黄圃耀阳60MWp光伏电站项目、黄圃镇商业中心等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如期完工。三是持续巩固农业产业基础地位。持续抓好黄烟、辣椒、水果等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工作;坚守耕地红线,持续推进垦造水田项目,大力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工作;积极谋划特色产品深加工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工作,突出风险研判,全面走访排查脱贫户,全镇321户786人均不存在返贫风险;成功申报脱贫户防返贫综合保险4户,成功申报就业脱贫户“以奖代补”7户;积极争取救灾帮扶资金、持续开展“圆梦行动”助学帮扶计划;积极谋划乡村振兴车间、示范带建设、旅游乡村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中东村稻米加工车间已正式投入使用;成立镇村农业公司,完成消费帮扶30万元,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存在主要问题

  1.全镇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规模小,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难以挖掘。

  2.基础设施薄弱,偏远山区的发展要素制约十分明显,发展与区位劣势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黄圃的长远发展。

  二、2023 年主要任务目标及工作安排

  (一)主要目标任务

  2023年,预计GDP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85%。

  (二)主要工作措施

  1.聚焦发展目标,推动镇域经济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紧盯目标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加快黄圃镇“139+”美丽圩镇项目、 黄圃耀阳60MWp光伏电站、商业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精心制作“黄圃名片”,盘活全镇资源要素,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协调黄圃镇商业中心项目各项工作,确保尽快形成有效投资。同时也积极对接助镇帮扶单位东莞石排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黄圃镇进行投资。

  加快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开展资源资产梳理行动,重点对闲置国有资产、土地、矿产、林地、水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领域资源资产动态发现,把有价值的资源资产挖掘出来,做好分类动态监测管理。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适度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

  2.聚焦农业农村,促进乡村振兴持续进步

  牢牢守住保障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开展垦造水田工作,成立镇垦造水田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包片责任。壮大黄烟支柱产业,实施标准化种植与烤房技术升级工程,增加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总值,强化黄烟支柱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农业品牌,推广板栗、柰李、西瓜、辣椒、油茶等特色农作物种植,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步伐,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激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好乡村建设擂台赛。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农村生态景观,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着力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对国省道沿线乱搭乱建等“两违”建筑进行清理拆除。盘活原地矿部第九研究室旧址,扩大乡村振兴车间规模,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产业扶持、医疗救助、兜底保障、驻村帮扶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的摸排和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两不愁三保障”、收入水平变化、生产生活、产业就业、人员增减等情况,及时预警、及时做好帮扶救助和精准施策,确保动态清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加强涉农资金、帮扶资金统筹整合,镇村干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加强联动,谋划一批驻镇帮镇扶村项目。

  3.聚焦生态优势,推进全域旅游不断繁荣

  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品牌,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开展入河排水口和沿河综合整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以上;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继续推进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工程、防火带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防灭火和森林资源培育管护。

  加强全域旅游发展。一是发展碧水洞地下河、旱洞地质旅游。加快与文旅集团的对接工作,参与开发碧水洞地下河景区建设,打造地质奇观景区;打造芦溪河一河两岸景观,培育乡村旅游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工程,形成集旅游、探险、研学价值为一体的旅游线路。二是打造黄圃研学基地。以古村、古桥、古亭、古道为重点, 结合第九实验室旧址、桃坪红色古村、红军长征过境红色文化以及碧水洞地下奇特景观等旅游资源,主动融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乐昌段),与坪石华南研学基地和汝城半条被子红色基地进行串联,打造粤湘省际红色文旅黄圃研学基地。三是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依托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乡村特色民宿,实现“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就业变创业”的华丽转身,让“过路客”变成“过夜客”。

  4.聚焦人民福祉,全面落实民生保障和维稳工作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全面提高核酸检测频率和覆盖面,做到“早发现、早管控、早处置”;二是强化重点场所管控。严格执行“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请不办”,筑牢疫情防控监视防线,坚决守住疫情防控乐昌“北大门”。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和舆情防范。加强对疫情防控舆情的监测、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积极采取处置措施,防止突发舆论事件。

  持续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包干包片责任制度,持续开展常态化森林防火巡山工作,加大违规野外用火的打击力度,确保宣传到户、宣传到人,排除一切森林火灾隐患。全体镇村干部下沉至山头路口,加密巡查频次、密度,时刻保持警惕状态。

  三、建议在报告中体现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

  (一)黄圃镇“139+”美丽圩镇建设项目

  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黄圃镇中心区域交通、商贸和人居环境,提升村居民工作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现已完成立项、设计、预算、投标等前期工作,总体进度已完成70%。目前正在进行临时农贸市场、污水工程、雨水工程、镇街主干道风貌街(商业街)提升工程等建设,其中,镇街主干道风貌街(商业街)提升工程进度50%,镇街绿化美化工程20%,镇街农贸市场提升工程进度95%,镇街停车场建设工程进度40%,镇区污水工程进度85%,镇街门户标志标识节点工程进度35%。

  (二)黄圃镇中心幼儿园正式落成

  黄圃镇中心幼儿园是乐昌市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第一件里首个落成使用的幼儿园。新园的投入使用,不仅实现了办园环境的大升级,而且设置了停车场,为家长接送孩子提供了交通便利。幼儿园历时一年多的建设,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开园,是黄圃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