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昌市大源镇层峦叠翠间,湖洞茶场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如碧玉镶嵌,见证着传统茶产业的现代化蝶变。
作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核心企业、广东生态茶园认证单位,湖洞茶场在政府引导、科技赋能与产业融合中破局前行,成为乐昌白毛茶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打造标准化种植样板
湖洞茶场的崛起始于对生态价值的深度挖掘。自2019年实施广东省“一村一品”项目以来,茶场严格践行“天然、生态、健康”理念,构建起“有机肥料+太阳能杀虫+人工采摘”的全链条生态管理体系。2016年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2020年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2年被认定为广东生态茶园……
“人工采摘虽成本高,但能最大程度保留芽叶完整性。”负责人张红才道出品质坚守的初心。科学化种植使茶叶内含物质显著提升,产品在珠三角高端消费市场赢得口碑。

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大源镇“林区变景区、茶园变庄园”的发展思路,为湖洞茶场注入发展动能。
镇政府通过政策扶持打通关键环节:连续两年组织百余人次茶农开展种植加工培训,由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省茶科所的博士驻点指导;搭建茶叶推介平台,以万亩茶园、云海景观吸引资本进驻;推动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连片开发生态茶园。
面对市场挑战,茶场创新突围。一方面深耕白毛茶特色,细分绿茶、白茶、红茶品类,开发自然晾干工艺白茶,突出“野山野香”风味特质;另一方面拓展电商渠道,尝试主播带货、校企合作等新模式。
“我们正与农科院探索茶叶深加工技术,延伸产品价值链。”张红才透露,政府的设备升级补贴政策,更助力茶场引进智能化加工设备,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这两年,成为湖洞茶场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茶场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体验经济,推出亲子茶文化研学、山地越野等特色项目,夏季农闲期开放茶园观光,配套农家餐饮、农特产品销售,形成“以茶带旅、以旅促销”的闭环。
这种探索与大源镇“茶叶变金叶”战略高度契合。镇政府统筹茶旅资源,修建观光设施,将分散茶山串联成生态旅游带。2024年茶文化节期间,湖洞茶场接待游客超千人次,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我们计划申报茶文旅融合示范基地,让茶园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成为城乡互动的文化空间。”张红才展望道。
从标准化种植到三产融合,湖洞茶场的实践印证了生态价值转化的可行路径。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这片承载着茶香与乡愁的土地,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