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三项工程既是培训工程也是就业工程,更是民生工程。“粤菜师傅”重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和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目标是“让世界爱上广东味”;“广东技工”重在解决技能人才不足问题,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是“让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南粤家政”重在解决城市“一老一小”需求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目标是“让南粤家政成为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家政”。乐昌市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推进三项工程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为全面了解我市三项工程工作开展情况,落实各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局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列入本局重点谋划的重大项目,并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各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结合市人大市政协专题视察活动,对我市三项工程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项工程工作开展情况
(一)三项工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为统筹推进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我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 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市三项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人社局。自2021年起三项工程连续三年被我市列入十项民生实事及市政府重点工作,2021年还列入我市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我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强大的统筹协调力度、有力的本级财政支持,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我市三项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将工作任务分解到行业部门及各镇街道,加强督导并召开全市三项工程推进会进行统筹推进。
(二)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夯实完善。组织乐昌市餐旅烹饪协会申报成为韶关市“粤菜师傅”工程大师工作室,陈锦洪大师工作室成为2023年韶关唯一入选我省12个“粤菜师傅”社会化学徒制创新服务模式试点的基地;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乐昌校区)获得面向社会开展车工、电工、电子商务师等九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我市三家企业获得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资质;韶关市匠守职业培训学校申报成为“南粤家政”工程就业培训基地,并成功增加粤菜师傅、电子商务师等专业,及申报色彩搭配师、粤菜师傅等多个工种的定点考场,均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组织碧桂园物业、乐昌市匠心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建设成为省级“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
(三)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全市通过送教下乡等多种途径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35场共计1858人次;大规模开展适岗培训共4920人次,深入实施校企合作,组织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韶关市技师学院和企业233名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依托我市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3711人次。全市累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3564人次,共计金额1468万元。同时坚持以赛选才,我市2019年以来共举办五届乐昌市“粤菜师傅”技能工匠竞赛、两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和一届“广东技工”技能大赛,共有595名选手参加,同时组织参加韶关市各类技能工匠大赛中获得4金3银2铜54优的优秀成绩,乐昌市人社局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据统计,全市现有获证技能人才4068人,其中初、中、高级技能人才分别为2887人(70.97%)、705人(17.33%)、476人(11.7%)。
(四)乐昌本地特色推广宣传。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乐昌市共7道菜和2个点心入选广东省“粤菜师傅”教材;14人被认定为省星级“粤菜师傅”,其中五星级名厨2人;乐昌市特色菜白辣椒炒鱼干获得韶关市十大名菜称号,北乡马蹄烙等4道小吃获得韶关市风味名点称号,马蹄肉丸和梅花酸姜炒大肠均荣获韶关市名菜、广东省名菜荣誉称号;和村新又好农场被评为韶关市“粤菜师傅”工程美食景点称号,乐昌获评韶关市“粤菜师傅”名店1个、美食景点1个、首批“韶州客家菜”特色店5家,为我市粤菜师傅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为打造南粤家政品牌,我市推荐10人获得“韶关保姆”称号, 推荐2人获得“丹霞月嫂”称号,15人获评韶关星级家政服务人员,2家企业获评为“南粤家政”星级服务企业。
二、三项工程工作开展存在问题
(一)群众参加培训积极性有待提高。我市线下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及技能评价活动因新政策中的项目制遴选等工作尚未落实,学校在招生时需要先收培训费用,获证后再由学员个人申请培训补贴,相比之前的免费培训,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下降。
(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有待推广。目前我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的企业仅3家,企业考虑到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会、企业、劳动者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概念认识不够,以及相关的政策不了解,宣传推广的深度、广度需进一步加强。依托三项工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够,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社会氛围不浓。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待优化。提升高技能人才占比是省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近几年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都将新增高级工人数列入其中,并纳入各级人社工作考核当中,我市由于大型企业较少,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难度较大。据统计,我市高级工占技能人才比例为11.7%,高级工占比距离省目标35%差距较大。
(四)就业对接帮扶有待深化。目前我市实施三项工程工作主要集中在技能培训上,没有将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后学员的就业创业能力水平提升未能充分体现,就业创业跟踪服务不到位。
三、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工作建议
(一)宣传落实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建议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以及“三送”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和“韶州工匠计划”补贴政策,调动企业与劳动者参与技能提升的积极性。继续深入企业积极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讲解好员工技能提升对企业产值带来的益处,打消企业顾虑。进一步推广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韶州工匠”补贴激励政策,为着力引进和留住适应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要求的技能人才。同时选树一批优秀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就业创业典型,发挥技能工匠、就业模范、创业成功者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小切口”实现“大变化”,将三项工程打造成为影响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
(二)落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为充分发挥市场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结合新的补贴政策,引导规上企业积极参加自主认定,方便为我市企业技能人才开展评价认定。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在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乐昌本校区设立面向社会的认定考场,推动我市培训机构、企业与有资质的社会认定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我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平台的完善,方便我市进行社会认定。充分依托乐昌市职中及韶关市内有资质的社会评价组织机构,组织我市辖区内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高我市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占比。
(三)夯实完善培训平台和考场。支持和引导我市高技能人才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协会申请成立我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争取韶关补贴资金予以支持,培养更多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鼓励我市具备条件的学校和机构拓宽培训工种和范围,设立更多的等级认定考场。动员符合条件的规上企业积极申报企业自主认定资质,为我市培养多种类的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四)建立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为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大《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的推广,推动企业建立多职级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建立健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大力提高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和经济待遇,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不断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五)发挥三项工程就业缓冲器作用。我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要广泛收集本地区餐饮服务行业、家政服务业等企业招聘粤菜师傅、家政服务人员、技术工的空缺岗位信息,积极面向参加了技能培训的学员及有相关就业意愿、具备相关技能的求职人员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建立粤菜师傅、家政服务人员等岗位信息库,对有求职意愿的,优先向本地区用人单位推荐,促进市场供求对接匹配,助力参训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