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长来镇等地,素有过会习俗“过会”,也称糍粑节,“过会”习俗。是为悼念先人并纪念祖先搬迁定居日,俗称过会,每个自然村的“过会”时间各有不同。“采访团”一行来到乐昌市长来镇安口村委会贝兴村,体验当地的
在举办过会时,该村以村族祠堂为场地庆摆宴席,广邀亲朋好友前来做客,除聚餐外,村中巧妇还会聚在一起做糍粑,长来糍粑品种丰富,有鸡蛋糍、角仔糍、手搓糍···等等,村中无论青壮年还是老幼妇孺,大家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尽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新貌。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集体聚餐活动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集体聚餐普遍缺乏有效管理,举办者和就餐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给该市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有效破解监管困局,乐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密结合网格化监管工作成效,努力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推进农村聚餐的高效化、精准化监管。
1、夯实体系,监管能力提升到位
依托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措施,针对全市农村集体聚餐现状,深入进行摸排调研,着重针对主体责任、加工过程控制、各级监管职责、应急事件处置、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理清管理职责。以全市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及225个行政村为基础,按照“资源整合、属地管理、分工协作、全面覆盖”的原则,配备镇、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244名,有效整合食品药品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力量,对每个单元网格指定相应监管人员负责,实行“全覆盖”监管。明确了市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负总责,各镇(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农村集体聚餐安全管理,村(居)落实农村聚餐信息收集、督促备案等相关工作,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巡查掌握网格内集体聚餐情况并逐级上报,监管部门根据聚餐规模及风险程度及时介入,实现了对全市农村集体聚餐动态信息的实时掌握,有效延伸监管触角,汇聚监管合力,逐步织就“上下结合、左右协调、互为补充”的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网格体系。
2、加大投入,监管经费保障到位
韶关乐昌市把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补贴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13.5万余元,用于全市各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工作补贴,有效落实经费保障,解决协管员工作开展难题,确保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协管员公开招考,选拔了19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协管员队伍充实到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来。
3、加强宣教 风险防范意识到位
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提升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意识。采取由该市食药监局对各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各镇(街道、办事处)、基层监管所对村级食品协管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由村级协管员对集体聚餐厨师、村民开展宣教培训的三级宣教培训体系,组织协管员学习食品安全、农村聚餐管理等相关知识,提升协管员监督指导能力,积极为农民普及相关食品安全常识,告知报备制度的重要性。充分利用食品安全进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采取设置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及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渠道,广泛开展宣传,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
4、严抓管理 食品安全管控到位
深抓事前报备、过程严控、事后留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对全市范围内一次性就餐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报告登记制度,由各镇(街道、办事处)对加工服务者进行备案登记,建立农村厨师管理档案,建立设施设备清单资料库,积极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就餐人数在100人以上、200人以下的聚餐活动,由本村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200人以上500人以下由当地镇(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500人以上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现场指导。
5、强化督查,推动责任落实到位
把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各镇绩效考核内容,全面强化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加大各镇(街道、办事处)对集体聚餐管理工作力度,定期对各镇(街道、办事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着重对聚餐登记备案、宣教培训落实、厨师登记管理、聚餐信息报备等情况加强核查,在督促聚餐承办者和厨工加强自律的同时,有力提高了基层对农村聚餐安全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
此次“过会”习俗,聚餐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就是全市农村聚餐安全监管的一个缩影。
文章转自:粤食安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