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乐昌市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智能机器人 | 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 手机版
| 简体版 | 繁体版

乐昌市自然资源局 2024 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韶关市自然资源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法行政、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贯穿自然资源领域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的情况

  我局通过召开党组和干部职工会议,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对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领导,持续深化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部署,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自然资源,全面推进法治自然建设。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通过自然资源双周讲坛法治培训,不断提升全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情况,紧密围绕省“1310”、韶关市委“363”、乐昌市委“1361”具体部署推动法治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组织学习

  2024年,我局紧密围绕省“1310”、韶关市委“363”、乐昌市委“1361”具体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局内通过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全年共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领导干部集中上党课13次,并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和党纪学习教育培训班,加强法治意识,推动工作深入一线落实。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我局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重点,涵盖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等与局内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不仅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同时增强了依法行政的能力,使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效推进。

  (二)坚持法治宣传

  在宣传方面,利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宣传活动和“6·25全国土地日”等节日做好法治宣传主题活动。活动现场通过设置法律咨询服务台,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和宣传单,现场解答等方式向广大群众重点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扫黑除恶知识。此外,组织志愿者向市民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单行本、宣传册和《信访工作条例》单行本等宣传资料,引导市民学习民法典,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乐昌人民营造了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通过开展“送训下乡”活动5场次,将自然资源政策和法治理念带到乡村,强化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同时,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了法治建设在群众中的普及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全局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助力乐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全面推进“全程网办”。提升高频事项全程网办率。加快实现不动产登记全业务类型网上可办、网上好办,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高频业务已实现“全程网办”。通过扫码人脸识别等手段,线上核验当事人身份信息和真实意愿,加强安全管理,有效防范风险。转移登记网办率85%,抵押登记网办率98%,预告登记网办率93%。电子证书证明实现多场景应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证明已应用在抵押贷款、水电气过户等社会场景,2024年已颁发不动产登记电子证书19772张、已颁发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4484张。提供多途径在线查询服务。权利人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粤省事等多途径进行线上查询,并实现不动产权利人线上授权委托查询。

  强化登记和税务、金融高效协同。继续推进交易、缴税、登记“一窗办理”一网通办,为打通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和深化信息共享,完成《广东省税费同缴业务合作协议》的签署,6月省统建国产化一窗上线,实现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全业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11月上线国产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综合应用平台系统,系统上线以来共完成登记业务501宗。“带押过户”实现常态化运行,“二手房带押业务”已成熟运行并积极拓展一手现房及工业厂房类带押过户业务。通过走访企业、纸媒宣传等方式,宣传“不动产+金融”“带押过户”业务。

  (四)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密织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网”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稳步开展。一方面成功申报国债项目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崩滑群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结余资金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3个。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我局党组书记、局长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通过完善局内规章制度的建设,使自然资源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部门规章制定、重要事项审批、重大项目安排等,实行集体讨论决策。加强与司法机关在非诉执行、行刑衔接等方面合作,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和违建别墅专项整治,建立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加强维护群众权益,自然资源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切实提高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水平,推动源头规范,强化行政争议源头治理,主动公开发布重要政策文件,加强宣传解读,推动政策更好落地见效。

  四、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要素保障提质增速

  制定并实施《乐昌市土地要素保障提速提质工作方案》、制定了《耕地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生态修复工作指导意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计划》,推动用地审批流程再提速,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得到及时满足。全年取得用地批复8个,合计930亩,完成组卷上报1个,约1700亩。增存挂钩闲置土地17宗,面积约166亩,全年处置闲置土地8宗,共24.2亩;完成土地挂牌成交13宗,共385.70亩。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乐昌市进一步加强了土地增存挂钩管理,严格按照省市下达的土地管理任务要求,落实闲置土地净减少率不低于15%的目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二)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化

  依托国土基础信息平台,依托国土基础信息平台,制定了《国土空间数字化管理实施方案》,推动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构建国土空间数字化生态,提升规划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全年共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6份,建筑面积376474.94平方米,收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49445600.6元;完成规划验收核发《规划条件核实合格证》47项,总建筑面积564626.55平方米。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了国土空间的规划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在项目审批和规划设计环节,大幅缩短了审批周期,提升了服务质量。

  (三)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我局制定了《乐昌市耕地保护实施细则》,开展“进出平衡”“占补平衡”工作,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推行田长制,划定网格445个,设立各级田长671名,完成耕地恢复任务3042亩,动工面积1560.7亩,完成种植1142.14亩,通过省日常变更系统认定耕地464.43亩。田长制的全面实施,使耕地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实现了对耕地的精准动态监测和一键反馈管理。各级田长通过田长巡田APP实时掌握耕地使用状况,确保每一块耕地都得到了有效管理和保护。

  (四)不动产登记服务提升

  推出“带押过户”等便民措施,推出“带押过户”等便民措施,制定了《不动产登记服务优化方案》,实现登记服务的三次升级,进一步优化了不动产登记的流程和效率,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度。

  (五)加强生态修复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

  在生态修复方面,制定了《矿山生态修复专项工作方案》,乐昌市积极落实到期矿山生态修复任务,2024年共修复到期矿山20处,已完成整改并提交销号13处,完成修复待销号3处,修复主体工程进度超过70%的有4处。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针对乐昌市廊田镇大石角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的出让,积极进行招商推介,推动了矿产资源的价值化利用。

  五、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耕地保护压力大。耕地恢复任务艰巨,资源有限且条件较好的地块已经基本恢复,后续恢复难度增大,财政压力增加。

  (二)“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范围广、体量大,跨年度长、登记资料质量参差不齐,“一户多宅分户”、历史农村不动产继承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登记发证进度缓慢。

  六、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强化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推动土地收储和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对接,了解企业在土地使用上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贴合企业需求的土地要素保障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根据省、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工作部署,推进北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确保子项目落地实施。2025年将继续推进乡村空间“三提三化”子项目建设,挖掘各镇资源禀赋,推动乡村发展。同时,积极与政策性银行和社会资本合作,确保整治项目的资金保障,推动项目高效实施。

  (三)严格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年度耕地“进出平衡”及“占补平衡”制度,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加快耕地集中整治,推动“小田变大田”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田长制的落实,确保每块耕地的用途清晰,责任明确,为全市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和金融业务办理流程,推动“三交即发证”等便民措施的实施,提升自然资源领域的服务效率。同时,深化“多测合一”改革,推进测绘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简化,提升服务效率,减少企业和群众的办事负担。

  (五)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继续优化县域国土空间格局,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做好重点项目的规划保障工作。加强对乡镇的技术指导,确保国土空间规划与地方实际发展需求相匹配,为各类建设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支撑。

  (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将继续采取集中攻坚的方式,通过跨部门合作、上下联动,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25年计划在汛期来临前全面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力度,对重点区域进行动态监测,确保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