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乐昌市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智能机器人 | 网站无障碍 | 适老版 | 手机版
| 简体版 | 繁体版

乐昌市:激活乡土人才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23年以来,乐昌市聚焦“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的时代之问,以“知识扎根大地,科技深耕乡土”为导向,积极开展“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人才认定工作,把散落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直播间的“草根高手”找出来、用起来、留下来,累计认定乡土人才108名、发放补贴88.87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自带泥土味”的人才动能。

  一、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分类评价

  挖掘一批解决生产难题的“田保姆”各镇(街道)积极挖掘一批扎根基层、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田保姆”型乡土人才。通过系统化评选机制,引导全市从事涉农产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专业人员申报认定“土专家”,三年来累计认定37名“土专家”。比如廊田镇张小辉,自2021年获评广东省乡土专家以来,他累计组织香芋马蹄种植技术交流活动100余场,惠及村民500余人;开展实地技术指导120多次,培训农户380余人次,显著提升了当地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水平。这类“田保姆”型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先进技术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有效破解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培育一批带动特色产业的“领头羊”。三年来共认定37名“田秀才”,他们以农业为主业,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并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成为培育特色产业的“领头羊”。比如大源镇罗永雄,他1996年返乡创业,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带动周边123户农户参与种植,年均增收0.28万元。其创立的乐昌市绿茗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岭南天”系列茶叶,2021年获评“广东代表性地方特产”。

  扶持一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积极扶持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群体,重点培育通过社交平台广泛宣传乐昌“三农”工作和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促进产销对接的电商人才。三年来,全市共认定34名“乡创客”,有效激活乡村经济活力,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比如九峰镇黄棋峰,他2021年返乡创业,后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累计销售黄金奈李2万余斤、香芋南瓜约2万斤。他创新建立“云发货仓”,培训周边23户农户开展电商运营,并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种植基地和水果甄选仓,形成完整供应链。

  二、坚持阳光操作,规范认定程序

  严格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农业农村部门明确的资格条件,逐条审核申报人员资质,重点考察其政治素质、农业技术水平、服务农村意愿及实际贡献。优先吸纳在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有突出成绩的乡土人才,确保评选出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真正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发展。

  层层把关一套程序严到底严格执行“个人申报—村级核实—镇级推荐—县(市)级评审—社会公示”五步认定程序。村级重点核实申报人实际贡献,镇级综合考察其带动能力,县(市)级组织专家评审,层层把关、层层审核,确保公平公正。公示期间设立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人情评选、弄虚作假。

  动态管理,一张协议管到底。对已经认定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实行“协议考核+年度考评”动态管理机制,服务协议一年一签,明确服务内容、考核标准及奖惩措施。每半年考核一次,重点评估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产业带动等实际成效。年度考评合格者继续认定并享受补贴,不合格者取消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有能力、有贡献的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专项补贴资金的效益。

  三、坚持结果运用,强化激励保障

  1.给政策——“有票子”。由市人社局对认定对象按照《“韶州工匠计划”实施方案》中“风采能手”的评定标准,按中级工(四级)给予800元/月的专项补贴。同时,优先安排其承担涉农项目,并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构建全方位的“政策礼包”支持体系。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切实提升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和职业荣誉感。

  2.给舞台——“有面子”。市农业农村局将认定对象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其技术专长。一方面组织其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先进农业实用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作为农民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及时反映农民诉求,为农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搭建实践平台,让技能人才在服务“三农”中实现价值、赢得尊重。

  3.给荣誉——“有位子”。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市农业农村局根据评定人员年度技术推广成效、服务质量和产业带动作用,择优纳入农业农村项目评审专家库,参与当地农业项目评估和决策咨询。市委组织部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优先推荐为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人选。通过赋予政治荣誉和发展空间,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