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晚,由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韶关市文化馆、各县(市、区)文广旅体(文旅体)局承办的2024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民间艺术)在中山公园圆满落幕。
本届群众艺术花会围绕主题“民间艺术”展开,前后历时两天。乐昌市选送的非遗项目狮舞(青蛙狮)和乐昌渔鼓参加了首日的开幕巡游活动,尽展乐昌非遗的风采。
10月1日—10月2日晚,各县(市、区)选送的24个优秀节目在中山公园文化广场轮番上演。乐昌市文化馆的节目:民俗表演《龙腾虎跃庆佳节》以及舞蹈《瓜果飘香幸福来》均表现出色。最终,乐昌市文化馆选送的节目《瓜果飘香幸福来》荣获本次评选银奖,《龙腾虎跃庆佳节》获得本次评选铜奖。此外,我市文化馆的节目九峰山歌表演唱《山歌悠悠》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展演。
本届花会还增设了“粤北民间民俗巡游——最受群众欢迎队伍奖”,通过“南方+”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投票。最终,我市的《狮舞(青蛙狮)》荣获此奖项。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传统技艺展示展销体验区,各类产品琳琅满目,我市的乐昌沿溪山茶、陈有记辣椒酱制作技艺、东方美人茶制茶技艺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体验并购买,展位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狮舞(青蛙狮)俗称"蟾蜍狮",又名"神狮子",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拟兽舞蹈,是象征着勇敢和力量以及驱魔、辟邪、保人平安、带来吉祥等民俗色彩的娱人娱神活动,狮舞(青蛙狮)在乐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民俗学价值。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狮舞(青蛙狮)被正式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乐昌渔鼓,又称“道情”,有时也称仙戏,老百姓叫“梆梆筒子”,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在乐昌,则起源于乐昌民间圈地作场而演唱的灯彩歌舞——“踩矮台唱调子”。
乐昌渔鼓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其剧本取材广泛,语言幽默诙谐,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流畅,表演艺术独具特色,为广大民众解除了劳累和生活中的烦恼与忧愁,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2013年,曲艺《乐昌渔鼓》被列为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