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刚过,乐昌各乡镇的茶园里,茶农们指尖翻飞,嫩绿的芽尖簌簌入篓。这片以“乐昌白毛茶”闻名的土地,正经历一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的深刻变革。
大源镇湖洞茶场
茶叶种植面积2.39万亩,年产值达2.55亿元,有21家茶叶生产经营主体,乐昌白毛茶多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荣誉……尽管产业规模已初具雏形,但乐昌仍需直面“小弱散”的产业瓶颈。
如何破局?记者走访庆云、廊田、大源等地,与企业、协会和政府对话,力求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
生态与种质双重筑基
庆云狮子山茶场
乐昌茶产业的崛起,源于其不可复制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种质基因。
地处南岭山脉南麓,72%的山地覆盖率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完美耦合,塑造了“海拔高、温差大、植被丰、水源足”的独特茶园生态。
在这里,年平均气温19.6℃、降水量1500毫米的温润气候,孕育出乐昌白毛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醇鲜爽”的品质。
几十年前,乐昌对种质资源的持续深耕,也埋下了产业孕育的“种子”。
从1943年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到1985年跻身国家级茶树品种,再到2010年省茶科所选育出的“白毛2号”获国家级良种认定。
如今,乐昌完成了茶树种质资源普查,对白毛茶资源进行收集保存。调查茶叶种质资源78株,建立乐昌白毛茶种质资源圃10亩,这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全市对茶叶产业高度重视,这也是乐昌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乐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邝贤松说。
据了解,乐昌成立了由政协主席任组长的乐昌市茶产业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各镇(街)也相应成立了镇级专班,将茶竹产业发展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推进。
乐昌市委书记钟曦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抓好工作落实。
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深挖种质优势,乐昌高位推动,用政策引领,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
面对产业发展新挑战,乐昌市以“政策+市场”双引擎破局,构建起立体化发展支撑体系。
邝贤松介绍,农业部门精准施策,对连片扩种100亩以上茶园给予每亩1500元奖补,对加工设备升级补贴50%。“2024年乐昌市完成茶叶扩种1669亩,建设或改建苗圃基地466亩。”数据印证了政策实效。
科技创新与行业协作成为提质增效突破口。“协会牵头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建立战略合作,开展栽培技术创新和加工工艺攻关。”乐昌市茶业行业协会会长黄燕飞说,通过组织种植培训班、质量评比活动,茶企优质品率提升20%以上。
同时,乐昌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平台作用,组织茶企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雾翔牌乐昌白茶”荣获“中茶杯”金奖,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乐昌市沿溪山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面向未来,乐昌市锚定“品牌增值”目标,开启茶产业进阶新征程。
种植端严守生态红线,科学规划扩种计划,通过坡地改良破解用地瓶颈;加工端加速产能升级,推进茶韵农业有限公司在五山镇的茶叶加工厂建设,引导企业开发茶饮料、茶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邝贤松透露,当下正强化与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对接,保障茶企种植用地和茶叶加工厂用地需求,有序推进茶叶扩种和扩大茶叶加工能力。
另一边,行业协同与跨界融合打开新空间。茶产业协会计划赴贵州学习共享茶厂模式,推动建立标准化加工示范中心,解决小散茶企设备利用率低的痛点。
“我们将通过统一包装标识,打响‘乐昌白毛茶’区域公共品牌。”黄燕飞说,未来将积极整合茶企资源,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营销推介,通过细分市场,精准研发系列产品,积极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战略机遇下,乐昌茶产业正以生态为底色、科技为亮色、融合为特色,走出一条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特色发展之路。
这片浸润着千年茶香的沃土,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