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3月2日),参加完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后,艺术家许幸之之子许国庆追寻父辈足迹,踏上了一场时空之旅,重温父辈抗日战争时期在粤北的教学和艺术活动,缅怀“坪石先生”赓续中华文明之火种、投身救国道路的爱国热情。
经历了连日来的寒风料峭,当天一早骤然放晴,浓浓春意扑面而来。许国庆在乐昌市文旅部门人员的陪同下,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坪石管埠村的“诗音漫道”,这里也是他父亲许幸之写生画作《红叶山村》的素材来源。
许国庆:这条路是1943年许幸之和马思聪曾经漫步过的地方,阳光斜射进来照到地上的松针,我们踏在松软的松针铺成的小道上,感觉好像回到八十多年前,他们在抗战的烽火背景下,漫步在这条小道上所展现的情景。
同样受聘于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两年的教学生涯让许幸之、马思聪结成了知心朋友,当年那场黄昏的松林小径“诗音漫步”,两位艺术大家相互交流了许多关于音乐、绘画、诗歌、文学思想、电影等方面的个人感悟。他们的身影已融入岁月长河,而今一行人重温当年路线,看着四周的景色颇有感触,仿佛再现历史时空,两位艺术大家的思想碰撞之旅犹在眼前。
许国庆:像我父亲许幸之,还有马思聪、洪深等著名的文化人,在这里开创了他们自己的事业,在抗战的烽火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他们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山川自然的阻隔不能得到外边的最新信息,但在精神上始终追求独立自由和爱国的这种情操,他们影响下的学生也是朝着正确的轨道成长起来。
从管埠村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办学旧址,到铁岭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旧址,再到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中师剧场,不觉体累,许国庆都一字一句、逐个细节端详父亲许幸之及其友人的文字、图片记录。八十年前的烽火岁月,在乐昌坪石镇这片热土,许幸之执教于此,参与排演戏剧《妙峰山》《寄生草》《戏剧春秋》,并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小说,留下了许多流淌爱国热情的文艺成果。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图书馆原馆长,许国庆还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定友图书馆,他认为,杜定友与图书馆同仁尽最大力量保存和建设了抗战中的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为师生和民众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为战争岁月的教育研究和知识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许国庆:我们今天回顾这一段历史,得到一些鼓舞和启发。广东省开辟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给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展示了我们的上一辈(坪石先生)他们不畏艰难不畏险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建设人才,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才。特别是年轻人,我希望他们到这个地方来走一走、看一看,重温一下先贤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为现在的建设事业多尽一些力量。
广东曾有众多学校在烽火中坚持办学,把这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挖掘并讲述出来意义重大,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珍惜。近年来,广东省立足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启动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考古发掘、历史研究、遗址遗迹及历史场景修复再现等一系列活化利用建设,明确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是鲜活的思政课堂、统一战线的教育基地乃至中国学科史的溯源地,把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作为我省推进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据了解,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已发掘保护了塘口天文台旧址、观音堂野马轩、广同会馆等120多处历史遗址,接待来自包括粤港澳及国际游客在内的研学者超30万人次,基地还联动古驿道、绿道、碧道等,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