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乐昌市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智能机器人 | 无障碍浏览 | 手机版
| 简体版 |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公报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8日在乐昌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陈俊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成功抗击自然灾害,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取得了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成绩。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1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顺利实现,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各项任务也圆满完成。

预计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87亿元,同比增长13%,五年年均增长12.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5%16.3%1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136.242.7。财政总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7亿元,同比增长28.9%,五年年均增长21.3%。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重要经济指标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国税和地税总收入分别完成2.27亿元和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28.2%,五年年均分别增长7.3%36.4%

一、工业发展提速,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调结构,培亮点,转方式,工业经济克服了金融危机和多场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影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主导地位增强。预计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同比增长20%,五年年均增长15.7%。坪石发电B厂三期机组运行发电,东方锆业技改项目和恒发纺织粤北纺织产业项目被列为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铅锌矿业、兴昌机械等5家企业成为全省最佳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500强企业,昌泥建材和粤北化工余热发电项目投入运行,粤北化工完成资产重组。民营经济得到发展。共争取中小企业扶持资金6330万元。全市个体工商户13416户、私营企业792户,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5768户和393户。

二、特色农业规模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

扩大特色农业生产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完成了基层农技站和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我市被评为全国农技推广改革示范县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县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预计201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13.07亿元,同比增长7.5%,五年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5694元,同比增长15.5%,五年年均增长13%。优质稻、烟叶、水果、蔬菜、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得到发展。乐昌峡粮油品牌知名度得到提升,粮食安全工作受到韶关市政府表彰。全市累计有8个农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7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42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张溪香芋、沿溪山白毛尖和北乡马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市农业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个。引进了雨润集团、温氏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

三、第三产业得到发展,旅游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举办了雅石展、旅游美食节等活动,引进了粤客隆、肯德基、苏宁电器等知名企业。实施了万村千乡工程,各镇都建立了农资配送中心。预计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5亿元,同比增长17%,五年年均增长17.9%。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市)。编制了《乐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乐昌峡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开发了龙王潭、后洞、白水寨等旅游新景区,金鸡岭风景区二期、市城市人口疏散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9个旅游企业获得省级荣誉称号,3个获得韶关市荣誉称号。全市新增星级酒店6家、旅行社3家,乐昌迎宾大酒店被评为四星级酒店。全市旅游接待113.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36.3%,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5%28%

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预计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43亿元,同比增长15%;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90.38亿元,年均增长28.3%。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主体工程于2010年底完工。基本完成广乐高速公路的征地拆迁工作,乐昌段全面施工建设。坪石发电B厂三期2×30万千瓦机组投入运行,全市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达72.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40亿千瓦时。武广高铁和七三三处、三五三处国家成品油储备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完成了国道107线和省道248线路面大修工程,梅乐公路实现贯通,镇通行政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底化,全市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87.97公里。重建了武江大桥、长来大桥。建成了55个农村候车亭,各镇均开通了客运班车。实施了一、二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了市区二、三期防洪堤工程和龙山水库及28宗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新建了关春、五山、两江变电站,完成了电网抗冰加固工程、昌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巩固了省卫生城市成果。新建了市区沿江景观带,城市管道天然气投入使用。

五、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产业招商工作方案》,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举办了建县1500周年庆祝活动和雅石展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华电集团、雨润集团、大润发超市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我市。五年共引进项目320宗,内联到位资金69.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90万美元;外贸出口1.3亿美元。东莞东坑(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五年共投入1.38亿元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首期征地2733亩,其中1200亩实现三通一平,硬化主干道路3.8公里,建好排水渠8.5公里,拓宽园区公路1.5公里,市区至园区的路灯工程、管委会办公楼建成投入使用。现有入园企业27家,其中建成投产14家。钟表基地建设的关键环节--电镀配套项目获省环保厅批复。

六、打好多场硬仗,攻坚克难能力进一步增强

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及时启动节能预警调控,广泛开展公共节能活动,做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减排力度,淘汰了坪石发电B厂一期工程,二期机组安装了脱硫设施。建成了乐昌、坪石两个污水处理厂,加快了垃圾填埋场建设,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局良好。落实帮扶责任,采取产业扶贫、注资入股电站、智力扶贫等措施,创造了扶贫开发大富模式,全市共投入帮扶资金7794万元,建立帮扶项目374个。全市76%的贫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实现3万元以上,51.9%的贫困户实现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

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明显。加强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层级动态管理和综合治理,实施流动红、黄旗评比办法,完善例会制度,配强计生工作队伍,加强计生知识培训,投入工作经费1500多万元,扭转了计生工作被动局面。全市政策生育率95.6%,人口自然增长率6.91%16个镇(街道、办事处)实现无政策外多孩出生,123个村()委会实现无政策外出生。

社保扩面征缴任务超额完成。层层动员、分解任务、强化督查,各部门协调联动,狠抓社保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任务的落实。全年社保扩面新增7212人,完成任务的144%;清欠1075万元,完成任务的138%

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采取一企一策、先易后难的办法,通过资产重组、债权回购和企业兼并等形式稳妥推进改革。全市156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改制,改制率86.2%;共筹措资金1.45亿元,安置职工3904人。麻纺厂、铅锌矿、制衣厂等一批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勘界确权,共发放集体林权证4.56万宗,发证率97.2%;调处山林纠纷397宗,调处率97.1%。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均已完成。

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40.5%20%24%

整治交通秩序,乐城取缔了机动三轮车营运,坪石地区出租小面包车纳入公司化管理并过渡到中巴营运。完成了长来、坪石等4个标区的河砂开采权公开招标拍卖。

七、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邓火坚、胡名杰等一批先进典型。政府法制工作得到加强,市法制局被省政府评为治理公路三乱先进单位法制工作先进集体五五普法通过检查验收。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落实信访包案责任制,加强了基层民主法制和人民调解工作。完成了19个镇(街道、办事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加强打假打传、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坪石镇火灾隐患得到整治。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实现了边安内和,粤湘边界连续8无战事,公众安全感大大增强。

科教文卫事业得到发展。我市被评为“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被列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五年共有34个项目获省、韶科技进步奖,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7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家。建成了市地震观测台。完成了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和自动办公系统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有23所学校被评为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两江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评估验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得到巩固,乐昌一中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园安保工作得到加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了131间农家书屋,获得了中国观赏石之乡称号,打造了乐昌花鼓戏等特色文化品牌,九峰山歌、三溪青蛙狮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科学应对甲型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扎实推进。

生态环境和国土资源得到保护。实施《乐昌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体方案》,加强饮用水源、自然湿地的保护,抓好小流域、水环境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灭荒造林,整治并复绿了一批矿山,强化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和森林防火工作,成功创建了省林业生态县(市),全市森林覆盖率71.8%,城镇绿化覆盖率3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实施了乡村清洁美工程,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得到推广使用。完成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坚持集约高效用地,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耕地保护和补充工作,五年共新开垦耕地4.3万亩。我市先后获得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等称号。

社会民生得到改善。先后完成了竹林公园和人民公园整治,改造了一批基层卫生院,建成了668套廉租房和874套经济适用房。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促进了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

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完善机制,明确责任,落实政策,举办了庆祝建军83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双拥杯篮球赛等系列活动,先后建成了梅花红七军烈士纪念园、市国防训练基地和民兵武器装备仓库,支持基层武装部完成四个基本建设。做好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工作。

此外,做好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人民防空工作得到加强。做好了统计、审计、工商、物价、档案、市志、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工作,推进了民族、宗教、对台等工作。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只有坚定发展的信心,增强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多发的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发扬不畏艰险、勇于拼搏、自力更生、众志成城的精神,及时提出大灾之后大发展工业不足投资补,二产不足一、三产业补国税不足地税补的工作思路,从挑战中寻求机遇,在管理中提高效益,狠抓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正是因为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提升了推动工作的敏锐性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才使我们得以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奇迹。

(二)只有强化机遇意识,抓住工作重点,才能实现工作的重大突破。我们抢抓机遇,围绕重点项目建设这一大局,实行领导挂点、单位帮扶的措施,举全市之力做好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和社会稳定工作,确保了武广高速铁路、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广乐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正是因为做好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创造了成绩和经验,才抓住了历史性机遇,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只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才能凝聚全市上下的力量,开创团结奋进的工作局面。五年来,全市上下在工作中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呈现出创先争优的良好势头,形成了务实高效、团结干事、顾全大局的良好局面。正是因为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干部队伍奋发有为,才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凝聚了全市上下的力量。 

(四)只有坚持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坚持改善民生,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且把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提高了政府的威信和影响力。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乐昌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多场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迎难而上,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抗灾害、促增长、保稳定,创造了大灾之后大发展的奇迹。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驻乐单位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和外来投资者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力流汗、作出奉献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及驻乐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热心支持乐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和困难仍然较多,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节能减排硬性指标的要求、土地开发指标的限制等,都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市经济总量不大,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着多重矛盾和困难,企业改制的滞后、落后产能的存在、高新技术的缺失等,使我市的工业发展后劲堪忧。我市财政总量不大,各种刚性支出增加,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个别实事项目未能及时落实。另外,投资环境仍不够理想,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还存在令老百姓和投资者不满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为我市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我市将从珠三角的大后方变成珠三角连接内陆和广货北上的桥头堡。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转移工业园初具规模,武广高速铁路、坪石发电B厂三期扩建工程的完成,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广乐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以及坪石发电B厂四期扩建工程、大唐风力发电等项目,都为我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要抓住了这些机遇,就一定能够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根据《中共乐昌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乐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要以建设南岭生态经济发达市、实现人民幸福安康为总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双转移,加强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富裕魅力和谐广东北大门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3万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2011年工作意见

 

根据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2011年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富裕魅力和谐广东北大门的奋斗目标,立足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科教兴市、第三产业旺市、协调发展五大战略,推动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总额持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9‰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为开好局、起好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必须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实施品牌带动,增强工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围绕做大做强工业支柱产业,实施品牌带动,推动工业专业化进程,增强工业的带动作用和竞争力。

壮大三大优势产业。一是电力。以火电为重点,兼顾发展水电、风电。加快乐昌峡13.2万千瓦水电项目和张滩水电站扩容项目建设。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跟踪大唐风力发电和华电集团热电冷联供项目。二是纺织服装。加快利生纺织、馨驰纺织项目建设。推进恒发纺织与广纺联合作,建设华南地区最大的特种纱生产基地。引进纺织服装产业上下游产品及相关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机械铸造。重点扶持省农机二厂、强动力机械铸造等企业发展,支持昌达、泰邦、兴昌等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机械铸造行业整体水平。抓好韶瑞铸钢、昌兴机械、金信阀门等项目建设,完成明俊铸造、泰邦重机增资扩建。引进通用机械铸造、建筑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配套产业。

扶持重点企业发展。一是推动华电坪B申报四期项目。对接国家产业政策,主动与华电集团沟通联系,做好相关协调工作,推动华电坪B四期6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早日申报立项,鼓励研发新产品和推广节能降耗技术。二是完成东方锆业二期扩建工程建设。使东方锆业达到年产2万吨氯氧化锆、6000吨高纯氧化锆的生产能力。发展锆制品上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三是推动中健行集团创国家知名品牌。以中健行集团为龙头,引进和发展生物制药类项目,做大生物保健产业,打造国家知名品牌。四是力促南方水泥集团与昌泥建材公司合作。

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扩大优质稻、烟叶、蔬菜、马蹄、香芋等农业主导产业生产规模,突出发展生猪养殖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

发展生猪养殖业。一是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依托雨润集团、温氏集团、粤辉种猪场等龙头企业,扶持生猪养殖专业户发展,建设一批标准化养猪场。推广猪-沼-果(菜)等养殖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方式,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争年生猪饲养量达65万头。二是发展生猪物流产业。推动生猪收购、运输、销售及饲料、兽药等各环节配套产业的发展,催生一批中介组织和营销群体,建设生猪产业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产、供、销物流产业。

建设四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有机米生产基地。推广超级稻、航天丝苗等优良品种,做大乐昌峡牌香米加工业,打造有机米生产基地。二是蔬菜生产基地。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北部地区建设规模化、无公害化蔬菜生产基地。三是水果长廊。加大水果品种改良,扩大优质水果生产规模,攻关冷藏保鲜技术,对接超市的鲜果供应,打造沿省道248线的水果长廊。四是油茶种植基地。建立一批油茶种植示范基地,扩大种植规模,打造成新的农业主导产业。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加快福润肉类加工项目建设,尽快建成肉制品生产加工线。围绕梅花子姜辣椒、北乡腊味、沿溪山白毛尖等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健全销售网络,提高产品包装工艺。扩大竹木制品生产规模,发展竹木制品系列。

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推广大富模式,扶持九峰绿峰、梅花绿源、秀水秀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产业扶贫开发路子。抓好梅花大富、云岩选家洞、庆云袄田等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示范点,以点带面,整村推进。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解决贫困村、贫困户一保五难问题,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突出旅游龙头带动作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发挥省旅游强县(市)品牌效应,突出乐昌峡平湖游的带动作用,凸显生态优势和城市亮点,把我市建设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城市。

唱响乐昌峡平湖游品牌。实施《乐昌峡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在乐昌峡大坝下闸蓄水的同时,包装推出平湖游品牌。做好库区周围土地的规划和控制工作,挖掘文化内涵,谋划开发环湖观光、水上游玩、户外运动等项目。

建设五大旅游产业园。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人文环境,打造专业旅游园区,推动五大旅游产业园(乐昌峡历史人文创意产业园、三龙谷生态人文产业园、九峰生态人文产业园、金鸡岭文化产业园、老坪石历史文化遗址一条街)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建成市城市人口疏散基地,综合开发龙王潭、宝林观音寺及温泉度假山庄。推进十二渡水、农家乐的开发,修缮维护薛岳旧居。做好旅游招商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工作,融入红三角旅游圈。推动金鸡岭创3A级景区,争取古佛洞天年内通过4A级景区评审。实施旅游景区门票一卡通制度。办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乐昌分会场系列活动。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抓好五星级美斯-格林顿世纪酒店建设,建成碧桂园凤凰酒店。规划布局乐城、坪石城区商业网点。加快农特产品及旅游纪念品的规划开发,建设旅游购物专业街。加快粤湘物流中心、大润发城市广场建设,改造乐城第一农贸市场和老坪石农贸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电子商务、中介服务、仓储经营等现代服务业。

四、实施产业招商,提升双转移质量

抢抓省加快双转移进程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实施产业招商。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优惠政策,加大考核力度,兑现奖惩,调动全市招商引资积极性。立足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包装策划一批项目,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变随机招商为产业招商。注重项目质量,把好产业政策、环境、国土、财税四道关卡,切实招大商、选优商。筹办首届金鸡文化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掀起新一轮招商热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挖掘外贸出口亮点,鼓励企业开拓自主品牌和新兴市场,扩大出口贸易业务。

提升双转移质量。一是突出园区主导产业。强化产业园的规划布局,突出发展钟表、纺织服装、机械铸造三个主导产业。钟表产业要加强与广州钟表协会的合作,做好项目入园工作,力争年内有20家钟表企业入驻园区。纺织服装产业要加快新纺联项目建设,促进利生、馨驰纺织两个入园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落户园区,引进印染、织布、成衣等配套企业。机械铸造产业要跟踪服务好泰邦重机、明俊铸造等增资扩产项目,完成省农机二厂整体搬迁,推进金信阀门、盛昌钢构、韶瑞铸钢等项目建设。二是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围绕企业紧缺的技术人才,大力开展订单式就业培训,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高素质的产业工人。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运作,落实民营经济扶持政策,积极申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项目。强化政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办事难等问题。落实全民创业政策措施,完善激励机制,搭建全民创业平台,鼓励自主创业。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制,实施一厂一策,推动25家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五、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强化项目带动意识,凝聚力量,克服困难,强力推进。

建立项目引进和落实机制。一是激发项目引进的积极性。成立项目引进领导机构,使项目规划、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在一个窗口完成。完善财政政策,对项目引进的前期包装工作给予补助。建立奖励办法,对引进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二是强化项目落实的责任制。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中心,提供立项办证、征地拆迁、协调关系等全方位服务。实行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责任制,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一套人马跟踪推进,都有一套具体的实施计划和一套督办落实的措施。

抓好大项目建设。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项目,成立项目建设协调小组,制定实施办法,落实扶持政策,抓好关键环节,加快建设进度。一是筹建武广高铁乐昌站。把武广高铁乐昌站的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进度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协调解决项目筹建中遇到的问题。启动武广高铁乐昌站连接市区道路的规划。按照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模式,加大融资力度,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二是加快广乐高速公路建设。加强领导和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广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施工环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三是跟踪服务好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围绕大坝下闸蓄水并具备防洪功能这一目标,做好移民搬迁、库底清理等工作。加快库周道路建设,建成新秦过江大桥。加快坪石安置房建设。对大源镇临时安置移民实行永久安置。四是加大产业园的投入。投入1亿元以上。回收土地1500亩以上,平整1000亩,三通一平”800亩。完成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排污管网设施建设,建成供电站和供水加压站,启动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五是跟踪推进大唐风力发电、乐昌峡水电、张滩水电站扩容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政策,做好项目的包装和规划编制工作,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的规划。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公路、农田水利、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通镇、镇通镇、镇通村、村通村公路网络。规划和建设乐城、坪石汽车客运站和货运站,建成23个农村候车亭。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江河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农田灌排、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山区信息化进程,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开展城市无线宽带建设。健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完善镇、村农业信息服务站。推进乡村清洁美工程,加强新农村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工程建设。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按照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以建设南岭生态发展区为抓手,统筹制定发展政策和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浓厚氛围。对接政策,争取扶持,增强南岭生态发展区建设的政策保障。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绿色消费、节能环保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的自觉行为习惯。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不引进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态发展区要求的项目。完善环保设施,加强管网和设备维护,确保乐昌、坪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促进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淘汰立窑水泥、小冶炼等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和生产工艺。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建设市环境监测应急执法业务用房。二是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加强对矿山的动态监管,严格控制矿产开发,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以采代探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治理工作。三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推进灭荒造林和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加快珠江防护林、十二渡水和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开展万村绿行动,建成2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全年新增森林面积9万亩、森林蓄积量2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8%。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开发工作,建设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市。四是建设南岭生态发展区。北部石灰岩乡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油茶基地建设和金鸡岭生态文化旅游区、三溪生态园等项目。中部林区镇实施乐昌峡水源涵养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工程、商品林基地建设和水果长廊等项目。南部乡镇实施城市绿化工程、生态防灾减灾工程和三龙谷生态休闲旅游区等项目。

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发展循环低碳型工业。以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抓好16家企业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培育省级绿色企业,推动节能节水工程、清洁能源建设。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东方锆业、中健行集团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先进制造业、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基地,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推广生态循环型农业模式。促进种养业与沼气池的配套组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七、突出城市建设重点,加快城市化进程

按照向南、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向北适当拓展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大城市经营力度,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区环境。

加大城市经营力度。一是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和引导作用。实施《乐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控制性规划,优化城市中心区、居住生活区的用地布局。严把城市建设项目审批关,规范房地产开发,严格落实容积率、绿地率要求,控制城市建筑密度。二是提升城市资产运营能力。加大清查处置力度,推进三旧改造,盘活城市资产资源,实现城市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化管理,使城市资产保值升值。加大户外广告、路桥冠名权等资产的经营力度,逐步实现市政设施市场化。三是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对关系今后发展的重要地段和区域,实施规划控制和土地储备。尤其要规划控制广乐高速公路出口道路两旁、梅乐公路沿线城区段两旁和乐昌峡库区周围的土地。

拉大城市框架。以拉大城市框架为重点,严格控制旧城开发,加大新城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引导房地产向新城区发展。一是推动乐城向南发展。延伸公主路至昌山电站,连通省道248线。高标准建设景观带,美化绿化南出口。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文化广场、城南汽车站、农贸市场,逐步完善商贸、金融、服务、文体等城市功能。二是提升坪石城市品位。坪石城市建设重点向河西、老坪石方向发展,完善城市路网、排污系统,加强景观带建设。启动河西汽车站、体育中心建设。加快粤湘仓储物流中心和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动边贸物流产业发展。争取兴建一家五星级酒店和一批现代化住宅小区。三是加快中心镇建设。加强中心镇建设的规划,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客运和农贸市场建设,整治镇区环境卫生,改善镇容镇貌。

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新建小区须按规定的比例要求建设停车位。规划建设建材、家具、电器等专业市场。加强城区建筑工地垃圾和建筑噪音管理,重点整治脏、乱、差典型区域,严格规范沿街摊位摆放和夜宵店、烧烤店的经营。做好上门收垃圾服务工作,新建河南、城北垃圾中转站,完成城区垃圾填埋场建设。

八、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建设平安和谐乐昌

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为核心,不断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促进平安和谐乐昌建设。

开展四个创建活动。一是创建文明城市。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健全公共设施,加强城市治安、卫生、文化市场综合整治,完成创建省文明城市年度任务。二是创建文化强市。实施文化强市建设方案,唱响岭南新门户、文化新乐昌特色文化品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城市标志性建筑、多功能数字电影院建设。建设五大文化产业园,增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和开发力度。三是创建教育强市。年内创建3个教育强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九普高成果。创办1间示范性幼儿园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创建科技强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工作,加大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科技富民专项行动计划。

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强计生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投入,加强行政执法和专项整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健全监管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目标考核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加强食品药品监督,规范餐饮业管理。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工作,开展六五普法。做好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科技强警工作,扩大视频监控系统覆盖面。完善信访维稳协调机制,妥善处理涉军、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矛盾。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办好民生实事。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巩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成果,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二是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办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站,创建一批省级卫生镇(村)。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建成市慢性病防治站住院楼和坪石公共卫生服务大楼。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创建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巩固省卫生城市工作成果。三是继续推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市创建工作。对照创建标准,整改薄弱环节,确保通过验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基层武装工作。加强人民防空工作,规范管理秩序,确保人防法规落到实处。四是跟踪落实往年未办结的实事,今年重点办好六件实事。①建设全民健身文化广场。②新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大楼。③建设一批保障性住房。④启动人才公寓建设。⑤建设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⑥完成46农家书屋建设。

同时,做好对台和侨务工作。建设北面电视电话会议视频系统。实施《乐昌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殡葬管理,巩固提高火化率。推进统计、审计、档案、市志、保密、民族、宗教、编制等工作。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五型政府

注重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打造阳光、活力、高效、和谐、廉洁政府。

打造阳光政府。建立健全各项公开监督制度,拓展政务公开渠道,推行阳光政务,促使行政审批、办事程序、工程建设、财政收支等事项在阳光下运作,增强公共权力运作和公共资源分配的透明度。

打造活力政府。健全学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出台激励政策,激发政府工作人员在学习、工作、落实上比成效,争高低,消除行政暮气,提升工作朝气,开拓进取、敢闯敢拼、奋发有为。

打造高效政府。改进文风、会风,简化审批事项,落实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强现场办公和现场督办,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打造和谐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社会公示制度,拓宽参政议政渠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协、新闻舆论、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工作。加强财税征管,做大财政蛋糕,治理部门小金库,提高公务员工资待遇水平,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市直机关单位福利待遇财政统管统发。

打造廉洁政府。加强廉政建设,执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监管,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形势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做好2011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市委的周围,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掀起发展新高潮,奋力建设富裕魅力和谐广东北大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为跟上全省科学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