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村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使村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黄圃镇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让美丽新农村建设“记得住乡愁”。今天的《走进乡村看小康》系列,我们一起走进黄圃镇。
记者来到黄圃金森板栗专业合作社时,正是板栗上市的时节,工人们正在忙碌,进行着板栗加工。
黄圃金森板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吴晓斌:那边先晾干,然后再过来这里烘炒,烘炒完之后又到那边挑选,然后再开口,最后包装。
吴晓斌是黄圃金森板栗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属乐昌北部的黄圃一带乡镇有种植板栗的传统,但由于储存的限制,板栗的销售期并不长,如何延长板栗的保鲜储存期,多年来,吴晓斌与父亲一直都在努力。
黄圃金森板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吴晓斌:最开始我们没做这个烘炒的时候,也蒸过,还有晒干,但是那样子还是不能保存。
2011年,吴晓斌的父亲成立了黄圃金森板栗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板栗加工,后来,合作社交由了吴晓斌打理。
黄圃金森板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吴晓斌:我们是中秋前半个月就开始加工板栗,等板栗收下来,放到有10天以上就开始加工,持续到第二年的3月份。根据客户的需要,我们先把鲜果储藏起来,放到冷库里面,到时候有需要的话,我们就拿出来再烘炒加工,现在一般都销往全国各地,主要还是销售到省内比较多一点。一般一年加工有3万多箱,差不多10万斤。
离黄圃金森板栗合作社不远,有一个叫甘棠镇的村子,甘棠镇是黄圃紫溪村保留较为完好的古村。
黄圃紫溪甘棠镇 村干部:我们这个村子大概有370多年的历史。
紫溪村党总支委员何洁向我们介绍说,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指引帮扶下,村子进行了新农村改造。
黄圃紫溪甘棠镇 村干部:前面这里,以前是我们的一个晒谷坪,那边是以前的菜地,以前的荒坪,现在是2000多个平方米的一个文化广场,这里是通过雨污分流,以前是脏水污水全部一起流的,现在我们通过做雨污分流,雨水跟污水是分开排放到下面了。
黄圃紫溪甘棠镇 村民:村子变化很大,我也两年没回来了,整个村庄开阔了,停车、小孩子玩,干什么都比以前方便很多了。
何洁告诉我们,村子虽然换了新颜,但古老特色的记忆他们都保留了下来。
黄圃紫溪甘棠镇 村干部:这一排它都是原来的老房子,前后4排都是以前的老房子,老房子我们是保留的。我们保留它们以前的风格,包括这个巷道,石板路。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未来,随着石溪、应山等国家和省级“传统文化古村落”的成功申报,黄圃镇也将在建设美丽、富裕、生态新农村的道路上继续迈步前行。